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章 董御医甘肃定居,双银号改制铜钱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单说康乾盛世的济南府南霍村,民风淳朴,习武之风在当地颇为盛行。南霍村的董家大院,便是当地一个学武之地。

    董家大院前院是草上飞六品统领董佃远带众徒弟练功习武的地方,其中有个徒弟叫董乃广,当年才十三岁,但个子已长到一米八多,人很直,一个心眼,习文不成改学习武,董佃远想不教吧,自己的家侄,可一教实在不成,第一天教的内容第二天准忘,实在没办法,气得董佃远教师说,你去捕苍蝇吧,谁知一句戏言净练出个怪杰来。转眼三年过去。一天董佃远正在院里方桌上喝茶考教徒弟们武功,这时董乃广来了,一见面深鞠一躬,说师父,光让我捕苍蝇吗?董佃远早把此事忘了,忙说你捕苍蝇的功夫练得怎么样了,捕给我看看,董乃广一听很高兴,忙到伙房拿来一双筷子,因是夏天,院子里苍蝇也多。董乃广往桌边一站,见桌上有苍蝇看苍蝇飞到一尺高时,顺手夹了下来。绝得是力道恰到好处。一会儿工夫,20多个苍蝇摆在桌上,好象喝醉了一样,光转圈却飞不起来。董佃远仔细一看,忍不住捧腹大笑,原来苍蝇的翅膀和大腿都被杈坏了,只有小腿还完好,所以在桌子还都活着转圈。董佃远大呼,真乃奇人、怪才也。赶紧画了图样、尺寸,到本村的铁匠铺“万能手”铁匠,让董如岗照尺寸给打了一副铁筷子,二尺多长,重三斤多,并做了一个皮布袋,专门背铁筷子,还打了二把牛耳解万尖刀,从此董佃远把自己的看家本领,沾衣十八抓和拿手扑虎拳密密传授给了爱徒董乃广。

    董佃远日夜揣摩,拳不离手,终于练成一身绝技。等到后来董采荷运粮草到山西地界的风陵渡口,董佃远大战刘一虎,董乃广单会神弹弓李五时再一一细说。

    南霍村是大清朝时,北京至南京大官道必经之路,村边有一古井,是康熙六年邹平苑城人到北京考察商机的苑子兰老财主花钱打的井。相传,苑子兰从邹平到北京一路上不喝别人的井水,不住别人的客栈,全是自己的。由此可见苑老财主的经济实力。到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,有一次回京路过南霍村,親饮过此井的水,水质很甜很好,不知含了什么矿物质,所以南霍村历代出的百岁老人很多。尤其是妇女更是能活到100多岁,至今百岁小脚老太太还有10多个,自乾隆皇帝喝过此井水后,改为龙井,至今保留完好。

    有天,董佃远在街上闲玩,来了一个穿黄马褂的邮差,打听老御医的府上,董佃远说老御医已出门一年多,不在家。邮差说:“是老御医给他儿子董树祥来的信,我是专门来送信的”。董佃远一听,赶紧把邮差领到董家西大院,大叫:“树祥,你爹来信啦!”董树祥赶紧出来,把邮差让至上房,接过信,他本是个秀才出身,从头至尾看了一遍,心中明白,很是高兴,让家人赶紧做好饭,让邮差饱餐一顿,临走又给了十两银子。这才把父亲的来信内容一五一十的和董佃远细说一遍,董佃远一听高兴的一蹦三个高,我这就去叫族里的首事人。不一会工夫,叫来了董采荷、董采封、董如南、董如玉、董如金、董如昆、董乃文、董乃玉、董乃武等,把事情细细一说,分头行事,各办各的。董采荷最后说,这项买卖大啦,得有足够的银子顶着,光咱们的银子差远了,做起来不是一趟二趟,一干就得几年,我们做得是军粮供应,万一供应不上,那可是掉头的大事,所以我必须联系商河的郑家、章丘的孟家、邹平的苑家、周村的李家,人家在济南都有银號、商號。我们也得到济南去,开银號、商號,那样我们五大家联合起来,有钱大家赚,随说是树大招风,但也能挡风,万一有什么风险,我们五家联保,准能顶得住。一席话,说得众人心服口服,都说,就按您老说得办,您是我们的领头人,外边朋友多,您指哪我们打哪。你道这董采荷什么出身?他是大明朝晚期的文武双举人,一对宾铁锏重64斤,威震大清河两岸,因看不惯大明朝的官场……一气之下,跟随李闯王打到北京。大明朝之后,回到老家,积德行善,专门结交四方大商贾,尤其是章丘的孟家,交往深厚,平时用不着他们,没想到这次做军粮买卖,可派上大用场了。

    再说进宝尚书去世后,快马上报北京礼部,礼部来人得写祭文,全周村的先生们无人能写,都说:“他是明朝的礼部尚书,清朝的进宝尚书,分明是两朝的尚书。”忠臣不保二主,他是两朝的官,怎么写呢,最后没办法,北京来人找到蒲家庄,想找蒲松岭给写,到了蒲松岭家,没想到半年前就死了,只有两个儿子在家,一看是北京来的人。老大就问:“你们可是为给李尚书写祭文的事吗?家父临终前已给你们写好,但是你们得拿钱!”拿多少钱呢?蒲老大伸了五个手指头,北京来人问,是五百两银子吗,没问题一张五百两的银票,请拿出来吧。蒲老大从内屋拿出个小木盒,打开一看,字条上写着:“杀我君者仇也,报我仇者君也,两朝尚书郎李公化吉之墓。”大至意思是,杀我君者李自成,报我仇者清朝入关赶跑李自成给我报了杀君之仇。两朝的忠臣,用词得当天衣无缝。北京来的人也拍手叫好!

    自古有男左女右的说法,追其源是来自唐朝的童钱。原名童钱,而不是铜钱。中国的版图唐朝最宽大,北至莫斯科,西至印度尼伯尔。南至越南、老挝。东至朝鲜、日本。那时我们的先人就研究了以铜代银的先例。从制做工艺上讲,也很艺术讲究。钱的正面铸上童男、童女,背面为年号。女童在右边,男童在左边,所以叫男左女右。因上面两个小童,都称为童钱。

    泰山号、御封号的创史人董采荷,自双号开业后,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把银号、商号做大,成为天下第一大买卖呢。最后想出以铜代银的办法,花了尽十天的时间,写成操作程序,让伙计们进行准备,自己必须亲自到北京去一趟,否则无法办成此事。

    第二天,董采荷、董采封、董如昆等一干10人,带足银两,骑着小毛驴直奔济南府而来。

    再说周村李家,家大业大都不说,单说这老当家的,60多岁,名化吉,本是大明朝末年的礼部尚书。李闯王打到北京,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而死,李尚书一看,大事已去,抓紧收拾金银细软,巧扮成商人,密密返回山东周村老家。至清兵入关,打下北京,建立大清王朝。顺治帝登基,二年过去,整个皇宫内院搜了个遍,唯独找不到“奉天承运”的皇帝玉玺,急坏了满朝文武,一天早朝后,五朝门前来了一位老者,农民打扮,指名要见当今皇帝,说有要事求见,皇门官一看,此人虽农民打扮,但言谈举止决不是农民。赶紧报了进去,一会儿工夫,太监宣皇上招见。李化吉跟了进来,心想不用你领,整个皇宫我比你熟。见了皇帝,李化吉不慌不忙,双腿跪下行君臣大礼,顺治帝一看,此人决非凡人,忙说平身,赐座,有事慢慢说。李化吉说:“我乃前朝礼部尚书李化吉,山东周村人士,因当时闯王打到北京,崇祯帝死,满朝上下一片混乱,我没办法,又是一个文官,也管不了,就回了老家。现国泰民安,太平胜世,百姓安居乐业。我想一个国家,自大汉朝以来,没个镇国之宝那里能成,此宝物在我手里没用。所以,我特意从山东老家给皇上献宝来啦!顺治帝命人接过包袱,打开仔细一看,这不是货真价实的传国“金镶玉玺”吗?原来如此,我说怎么找不着呢!敢情在你手里。顺治帝一想,忠臣不保二主,你是前朝的礼部尚书,我再封你个献宝尚书吧,每年让你领尚书的俸禄,回家养老去吧。李尚书带着皇帝的钦封圣旨回到山东老家,再制办田产,大搞商业,光济南的商铺就有万间之余,整个济南的四马路商铺,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李家的,有两朝尚书郎的官名护着,地方官员无人敢动。直到李尚书乾隆末年去世,整个周村无人能写李尚书的碑文,万般无奈,请的蒲松龄给写的,为此还闹了个天大的笑话,那是后话,暂且不提,后书自有细说。

    再说山东东昌府(今山东聊城市)北门里有座阁老府,是远近闻名的傅阁老府,傅阁老原名叫傅镇东,是顺治年间的进士出身,在翰林院教太子,是后来康熙大帝的启蒙老师,与传说中的伍次友齐名,也是大家主出身,其父傅丙华,在济南开了个炼铁厂,人送外號钢铁大王,主要矿石来源于山西省太峪、平遥的康家和乔家。注(后来的金胜源票號就出在康家与乔家,汇通天下,不用现银押送,镖局失业,下部书再一一细表)。

    再说商河县有个郑家,老当家的名叫郑光左,你道郑家有多富,黄河两岸有句民谣,叫章丘孟家不如商河郑家。相传,郑家是大宋朝开国之公郑子明的后代。奇怪的是:自古以来郑家都是女人当家,几个朝代下来,永不败落,到底有什么办法治家,外人一直琢磨不透。这不现在大清以来,在济南开了个琉璃厂,专门生产能照人的镜子,还能出盛水的热水壶。什么琉璃玩意都能生产,买卖特别红火,可以说日进斗金。

    南霍村有个李姓大户人家,分前李、后李,也是李家胡同的三个大院,南北长400多米,家有良田千亩并且在山东周村新开的绸缎纺织厂(注:也是大染房的前身合伙股东)。你知道这么一家大财主,又买地,又开工厂哪来的那么多钱?这话还得从头说起。

    清兵入关,打下北京城建立大清朝至顺治皇帝登基,当时执掌天下的是多尔衮,执掌宫廷是孝庄皇太后,多尔衮与孝庄两人各为其利,关系暧昧。也算是太平过渡吧。南霍村有一孙姓人家,当家的名叫孙太和,有四个儿子,大儿子叫孙友帮,这年20多岁,为了家庭生计,弟弟们还小,孙友帮让父亲给凑了点盘缠,来到北京的永定门外开始找零活打工挣钱,几年下来挣了不少钱,就在永定门外的刘家庄买了3亩多地,紧靠南北大道,过去讲就一亩园,所以孙友帮打了口井,开始种菜园。没想到几年下来,竟成了刘家庄的小财主。

    这年春天,孙友帮自己正在园里浇菜,当时用的提水工具叫辘轳,很费力气。正浇着,来了个小男孩,十四、五岁叫了声大爷,要水喝。水沟里有的是,喝吧!喝完水孙友帮问小孩,你干什么的,小孩说,要饭的。那里人,小孩说,河北河间府人。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