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都是垃圾。
“本官在这县衙还缺个师爷,若文暹不嫌弃的话,倒不如暂且来谋份差事,平素里也可多看一下时政,更有利于创作啊。”
让一个举人当师爷?
王雨森这个提议若是对其他的举人相公来说的话,怕是会被啐一脸的口水,但是这许不忌是什么人?
脸是个什么东西,能吃否?
而且王雨森这位空降下来的县令,那可是大有背景来头的人物,将来免不了青云直上,一根如此金晃晃的大粗腿放在面前,脑子坏了的人才不主动抱上去呢。
一念至此,许不忌便笑了起来,冲着王雨森拱手道:“固所愿,不敢请耳。”
两人对视,俱都开怀大笑。
县衙之内,一片欢快氛围。
而似许不忌这般的人,整个南直隶、整个大明更是不胜枚举,而在杨士奇的故乡,文风最盛的江西,更是有不少大才挑灯夜战,发誓要写出一篇比许不忌更加‘文采斐然’的文章出来。
比如建文二年庚辰科殿试跑题的禀生胡广。
当初殿试落榜的胡广,回到故乡倒也谋了一份主簿的差职,有了官身。但是前后落差之大仍差点让咱们的胡大才子几欲自尽。
也是他爹的面子大,地方府县都给面子,虽然早已病逝,但是门生故旧还是很多的,即使这胡广不去任职,地方上倒也表示理解,不做强求。
而现在求是报的开刊让胡广看到了一条捷径。
当个屁的主簿,我胡广就要靠手中笔,生生写进文华殿!
不就是拍马屁吗?不就是不要脸吗?
呵,只要给我官做,你就是我胡广的亲爹、亲祖宗!
整个大明的士子,在朱允炆的默许和有意调控下,思想上完全跑了偏。
这就是万事有弊有利,连地方的官吏都不操心政事,一天到晚脑子都放在写锦绣文章上,就以时下来看,自然是弊大于利。
这一点朱允炆也知道,他心里门清,但他还是任由事态如此畸形的发展下去而不出手阻拦。甚至对这种形态表示很开心,因为这就是他现在想要看到的。
憋着心思拍马屁总比憋着心思腐败好吧。
左右无非怠慢政事一两年,而且大明的地方府县又不是全部托管空白,只是大半精力被转移到了写刊文上而已,对民生的冲击并不大。
老百姓田照种、地照耕,商人该经商的继续经商,卫所该习武的习武、该剿匪的剿匪。
左右无非一些细节上的小损失,他朱允炆完全可以接受下来!
等他的目的达到了,就会取消求是报的奖励规则,自然也就把地方官吏的精力拉扯回来,而那个时候的大明,将会以一种更加强有力的速度来疯狂发展!
此是谓长远来看,利大于弊的。
而就在这种事态的发展下,寄托了朱允炆所有期许的方孝孺,终于把他那一篇驳斥、抨击的文章写了出来,大大方方的放在朱允炆的御案之上。
一场大明版的思想冲击大战,就此拉开了帷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