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本月开始,所有在工坊内做工的匠户只要月底能做满定额,每月给工钱一两银子。关于定额你先列个条陈给朕,朕也会派人询问这些工匠,你列的定额合不合理,所谓定额就是一个工匠每天六个时辰,一个月内能打制的数额。你可自行安排人,有些人专做火炮,有些人专做炸炮。对了,每个工匠每个月必须给予两天休沐。”话刚说完,就看见周边工匠呼啦啦一片都跪了下来,嘴里纷纷喊着:“谢陛下”“谢皇上!”周边站着的锦衣卫吓了一跳,有个太过紧张的,甚至把绣春刀都要抽了出来。天启看到这些瘦骨嶙嶙,疲惫不堪的工匠,心有不忍:“都起来吧,望以后你们能勤恳劳作,朕不会让你们再如以前那般艰苦。只要手艺出色劳作勤恳,朕以后还会给你们加工钱。”周围又想起了一片谢恩之声。
天启并不停留,又让宫逵带自己和信王两人,去看了兵仗局火枪作坊。看了作坊里摆放的火枪零件,耳朵里听着宫逵解说每个零件的用处和打制所需要的时间,天启知道要大规模装备火枪非常困难,一把火枪,光打制一根枪管出来就需要一个熟练工人七八天的工时。
两人把兵仗局的火器都看完一遍,觉得鸟铳统除了一种重型的,枪管足有九尺多长的斑鸠铳或许有点用,其他什么三眼火铳基本都无法用在战场上。看样子一定要解决燧发枪的问题。朱由检自从听了燧发枪的事,一直在低着头想着什么。这时刚一走出兵仗局,一拍脑子:“我知道是谁了!”
“什么”
信王激动的道:“毕懋康,大明的第一把燧发枪就是他做出来的。还有还有,我想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人,宋应星!你可以称他为科学家,你想想,明代的科学家啊。我们一定要尽快把这两人找出来。”
“嗯,有名字就好办,朕立刻让锦衣卫去找。”
“不用那么麻烦的,我想起来毕懋康是进士、宋应星是个举人考进士没考上。这两人要么在当官,要么就是在等着当官。吏部肯定能找到这两人在哪里!”
天启转头对身边的方正化说:“一会你先陪信王去工部兵器局,那边完了后直接去吏部寻访此二人。”
吩咐完,又问朱由检:“你那开始军训了吗?”
“已经开始了,我让刘若愚帮我找了十个小太监已经开始操练了,现在正让王承恩看着他们站军姿呢。对了,陛下能否让王承恩以后就跟着我啊。”
“当然,朕会跟刘若愚说的。以后你出了宫,也一直让王承恩跟着你办事。”
“谢陛下。还有臣弟觉得枪管制造的工艺也可以改进下,刚才看了工匠制作枪管,每根枪管都需要人力去钻枪管,做一根枪管要不停的钻七八天。等找到了宋应星,我想我们两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做个利用水力的机械来代替人力,估计能节省下一半的时间。至于燧发枪,即便毕懋康现在做不出。但我想加上我和宋应星,定能做出。”
“那得在河边重新造一个兵仗局。选址等找到宋应星后,看看他觉得哪里合适吧。我们现在再去火药司看一下。火药司看完后你去一次工部兵器局,朕出皇城限制太多。你去兵器局问问燧发枪的事情,最好先从澳门买点现成的参考下,这事我想想让谁去办比较好。”
两人说着话就往火药司而去。到了火药司门口,管事太监柳文虎一看到陛下来了,马上跑到门口跪拜。
天启让他起身后,一起进了火药司。火药司在皇城东北角,面积不如兵仗司,主要是负责供京师三大营里使用的火药。
两人看了火药司里的火药制造,发现现在已经有了定装火药这个概念。生产出的火药,不论是给火枪用的,还是给火炮用的,都是用纸包好,用的时候只需要撕开纸,将火药倒入就可以,唯一的缺点就是子弹并没有包在一起。
信王招手让管事太监柳文虎到身边来,先把黑火药的配方告诉了他,让火药司以后按照这个配方生产火药。之后又让他把纸质定装弹做成圆柱形,圆柱形一头放子弹并用墨水染黑,如此装填火药的时候,只需要先将火药那头用牙齿咬破倒入火药,压紧后再塞入子弹,能提高装填效率。
然后又要求柳文虎以后做出来的火药,必须先经过两个筛子。一个筛子孔眼如绿豆大小,大过这个筛眼的火药都不合格。另一个筛子孔眼如米粒,小过这个筛眼的火药也不合格。这样出来的颗粒状黑火药每颗都几乎一样,能使火枪得到最佳的效果。
天启看了眼天色已将近午时,就和信王出了火药局。俩人在火药局分别,信王带着方正化准备回宫吃完午膳就去工部兵器局,而天启则准备去翊坤宫和任皇贵妃一起用午膳。
招呼了身边一直跟着的小太监说“今日朕仍去翊坤宫用午膳,你叫人去吩咐下御膳房多加两个菜。”
“是,陛下”
天启看时间还早,也就不上龙辇。慢慢溜达着往翊坤宫行去,心里想着昨晚他宿在翊坤宫,安抚了任皇贵妃半晚上,早上起来她心情略好了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