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
全天下只有纪彬一个人觉得新皇给轻羽社赐字是想省钱,反正其他人,包括汴京百姓对轻羽社嫉妒的不行。
他们也想要新皇赐字啊!太想要了!
新皇甚至时时拿出那副神鸟图把玩,多少名家名作都没有这种待遇!
消息传到兴华府,传到海太城,自然让众人更是震惊。
一时间,这两个地方的百姓官员全觉得面上有光。他们虽然是个偏远的小地方,可圣人都记住他们了!那些汴京贵族们在,争着抢着要他们这里的羽毛呢!
但相比兴华府的高兴,海太城明显跟更实惠一点。
当初收羽毛的时候,谁都不知道那么能挣钱,所以给的价格是一两银子二斤粮食。
现在收益已经见到,也是提高待遇的时候了,按照之前账本上记载,每提供一两羽毛的,都会发一钱银子。
这钱虽然不多,但也是纪彬给樊城主算过的,这羽毛没那么好收集,但也没那么难,不宜多给。因为发完钱之后,海太城剩下赚到的钱也不是官员本人拥有,而是作为海太城的财政。以后海太城总不能全靠兴华府接济,必须有自己的收入。
以后的羽毛漆盒收入,就是官府收入的一项了。
这次那一百个盲盒,一共挣了一千一百两银子,但是还要还上次兴华府帮他们垫付的一千个漆盒能。
漆盒都要四百多两银子。
但这生意他们也不能只有官府做,允许本地居民也可以做出轻羽漆盒,官府不能限制,只是质量做得要好,不能以次充好,到时候坏了海太城的生意,那样会断绝整个海太城百姓收益。
其他的也就算了,百姓们一听到,会断掉他们收益,肯定会互相监督。
樊海钧这人又不蠢,纪彬指点几下,他也就明白了。
反正先有官府领头打个样,剩下的让百姓跟着学就行,他们以后还是收税,官府也做轻羽漆盒,至于官府的挣不挣钱,那就看各自的竞争力了。
适当的时候,官府还要让着百姓们一点。中间的度实在很难把握。不过他做得开心!
甚至打算让小吏跟兵士再把他们这剩下的轻羽漆盒都送过去!但理智制止了他,还是缓缓吧,他们这羽毛是够的,只等着漆盒制成!让兴华府两个漆盒作坊赶紧赶工!
为什么不直接把羽毛拿去卖?这自然不可能啊,那样卖不上好价格。
海太城就这八百多人,靠着羽毛的收益,就够大家吃喝的了。
至于羽毛的盈利,樊海钧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花,看着盈利几百两银子,但对于一个地方的基础建设来说,这几百两银子跟打水漂没什么区别。
以后羽毛买卖越来越好,海太城百姓的福利也会更好。樊海钧感觉,自己终于看到希望了!
海太城卖羽毛都能发财,这让兴华府的人更是大开眼界,现在能捡羽毛的地方,也会有本地人把守,这活只能他们本地人自己做。
那些想来淘金的外地人也只好离开。
这也算保护当地经济吧,毕竟自己人都没吃饱,总不好把金矿跟别人共享。
这些事纪彬也知道,并未过多在意,知道轻羽漆盒买得好,就跟他没关系了。他的重点还是在船务司跟附近的码头。
但汴京那边却在期待纪彬的下一步动作。
纪彬头一次送的海鱼,第二次送了轻羽漆盒,这东西一次比一次好。而且每次都能引来新风潮。纪彬还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?很多人都在期待!
纪彬本人∶我怎么知道什么惊喜!他只是在船务司勤勤恳恳干活而已!
凭空建立一个官府部门,再带着修缮码头,这都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。
好在船务司主体已经建得差不多了,竟然有些海边房屋的粗狂感,跟汴京的精致官署根本没法比。
不过这地方却很实用,从汴京来的小吏官员们,此时也没有那么多束缚,反正怎么高兴怎么来,只要能办成事,就算拍桌子吵架都行。
纪彬每次从他们中间走过去都要扶额,好在事情确实办得不错。他这次又要再去一趟兴华府。
现在已经九月十八,再有四天船运第二批货物就要开始运送。
跟纪彬猜的差不多,自家物件肯定没问题,有问题的只有漆盒,但不管是海太城跟兴华府的关系,还是樊城主亲自到两个作坊家催货。
反正肯定先交海太城的货就对了。
这样一来,平老板定下的五百漆盒,还有其他人的二百漆盒,就要不够。
但也没事,反正现在卖方市场,他们这边的作坊为大,谁让大家都想要他们的东西!现在能有多少是多少吧!
之前休息的船工们也回来了。
一连休息了二十天,怀里还揣着银子回家的,大家这段时间过得都不错,而且很期待下次做工。其实纪彬过来也只是看看,他让纪炯帮忙安排事情,虽然纪何只跟了一次船,但观察的足够仔细,做事也足够靠谱。
只是纪滦村隐隐有人嘀咕,说人家隔壁家儿子都要考举人了,可他去要当商人,丢不丢人?纪舸知道这些话,但也不还嘴,只把挣来的钱给他爹娘,这一二十天里,别人在休息,他在码头看别人船运怎么做事。
因为他是纪家的人,大多船运人家并不介意他看。谁让他背后是纪彬呢。
反正纪彬自己看着,纪柯倒是个可造之才,下次有引娘带来邑伊县的货物,再有纪舸交接,自己甚至可以当撒手掌柜。
而且相亲好几次的陈乙也回来了,他这次一走就是两个多月,实在不好意思。
但纪彬明白,这是他的终身大事,而且陈乙跟着自己也算全年无休,能休息段时间挺好的。
其实不仅纪彬自己在物色帮手,引娘那边很多事也不用自己操心。
引娘让李裁缝帮她看着刺绣坊,再有棉橙棉红两个婢女也成了管事,再着三个女孩,渐渐都在帮她处理事情。
因为棉橙棉红帮做了管事,家里的人手也需要再请,这事又可以让林博去做。
引娘还写信说,她总觉得自己跟纪彬学了十成十,也渐渐开始撒手了。
纪彬也笑,其实这是好事。
把所有事情都攥到自己手里,那可太累了。
他们夫妇两个,看人的眼光都不错,找对帮手,那能轻松很多。两人只要把持好大局,纪家纪宅,就会安安稳稳的。
第二次船运有了经验,再有卢益赖亚,纪柯柳行管着,动作都迅速很多。
也是船工们动作快,即使他们搬运重物,也是能快则快,因为他们不是按时间拿月钱,而是按货物重量跟行程远近算钱的。
说起来休息时间短,快快做完事,那就能早点拿到月钱跟奖金。
有奖金在前面,谁会磨叽呢,若是看到一起做事的人偷懒,还会督促两句。
在纪彬看来,没有比发钱更能提高效率的事情了!
要是工作轻松那钱少点可以,如果工作很累,必须要有银子补偿!
这边动作极快,原本预定在十月初三出发的船只,甚至在九月二十八就可以出发了。确认所有东西没问题,这次航行继续出发。
这一次没有跟骆家人一起,而是跟其他几个船运小队伍组成船队,一行也是十几条船,都打着兴华府的旗子,看着整整齐齐。
不知不觉中,兴华府的船队渐渐有了名气,相信慢慢地,他们这里的船只会更多。
反正李家船厂的单子多得做不完,去年还是三个造船位,今年就升成了五个,在李大的带领下,看着还不错。
李家主则在海太城船务司努力复原前朝的船。
按照记载来说,前朝的快船速度可以达到一天二百里,具体的是不是真的,就要看十月份的试验了。
经过三个多月的全力复原,快船基本已经成型。
如果是私人的造船厂肯定不会有这么快的速度,很多木材甚至铁钉都要托关系去找。
但这可是官方的厂子,就算兴华府海太城不怎么富裕,可调动这些东西还是很简单的,实在不行还能问邑伊县,问春安城那边借。
因为他们那边很多作坊都靠着兴华府的码头,所以关系一向好。撇开这些不说,还有个纪彬在,这能不好调吗。
李家主自己都说,他在船务司只要管怎么造船就行,,剩下的全都靠纪彬了,
纪彬从兴华府回海太城,还带回不少漆盒,直接给府衙那边。
这次府衙的轻羽漆盒一共五百个,也都跟着纪彬的船队去了汴京,只跟了一个府衙的小吏,剩下的人都不用去。
带回的漆盒则是一千订单中剩下的三百个。
不出意外的话,樊城主肯定还要再定,纪彬一想到那两个作坊老板的表情,就觉得实在为难他们了。
原本只是当地的一种工艺,甚至只有走私的时候,才备受欢迎,可那也做不了多少。走私的人让他们做这种盒子,也不会给钱,他们动力当然不足,出货量也少。
可现在不同,现在有钱赚,所以老板们都是同一个想法,既想赚钱,又觉得要的数量实在太多了。
那汴卞京的人都那么有钱?难道钱都花不完吗?
纪彬还安慰了几句,这才回到海太城。
而海太城还有一个好消息等着他,那就是快船,现在叫急速船已经在准备,明日就可以试航了。好消息是船已经好了。坏消息是纪彬不能上去!
他的水性不好,只能在旁边稳妥的船只上看着。船务司的人都不用考虑,肯定不会让纪先生冒这个风险。
如今的百里船都很不稳当,偶尔还会出问题。
现在的急速船速度是百里船两倍,万一出事,他们都承担不起。
就连休假回来的陈乙也是一样的表情。
谁都可以有事,东家不行!
在大家一致通过下,纪彬肯定不能上新船,只有等新船试验结束,确定没问题,这才可以去试试
纪彬哭笑不得,其实有那么多人在附近,就算船有问题,他也不会有事。但还是老老实实去了最稳固的船只。
九月三十一早,风和日丽,过了九月也要入冬,现在试船是最好的时间。
只见李家主屏住呼吸,这急速船虽然速度快,但最多只能坐七个人,以后运送书信肯定可以,又或者急着赶路才会坐这个船。
但急速船又不是就如此定型了,以后肯定还能改进,还能坐更多的人。
七个人当中,四个是划桨的,这桨很特殊,纪彬也看出来,一个橹杆可以带动下面四个桨。等于说现在四个人,就等于其他船只十六个人同时划桨。又因为船只线条跟形状特殊,所以速度极快。
四个人划船,一个桅杆手,还有李家主跟协理中台坐在中间试船。
李家主四处都确定之后,又跟周围道∶"周围八艘船距离尽量远一点,不要影响这艘船航行,我喊开始,船只立刻启动。其他救生船尽力跟着!"
说完,又看向纪彬,见纪彬微微点头,只听李家主到∶"桅杆手,可以了。''
等船帆升起,桨手开始行动,他们这次试船正式开始!
只听李家主刚说一句,这船只启动速度就让他晃了下,好在他即使坐稳,但这速度越来越快,只有启动的时候有点晃,现在只有迎面而来的海风吹在人脸上。
很稳!
甚至比百里船还要稳!
他们这艘急速船确实很快,已经直接把救生船甩到后面,好在纪彬他们还能看到前面船只航行的很稳,是没问题的!这船只真的复原成功了!
周围的船只慢悠悠地看着前方的急速船,心里都升起兴奋。
天啊!他们船务司真的造出急速船了!日行二百里!
如果说百里船可以在十天里从兴华府到汴京,那他们的急速船只需要五天!五天的时间啊!
就连快马过来,都不如这个速度!
纪彬听着众人的欢呼,隐隐握了下拳头,眼神也散发着喜悦,不过他看了眼旁边的协理左右中郎3
急速船都做出来了,蒸汽船呢,你们两个给点力啊。那蒸汽机若是做出来,再造出蒸汽船,可不是五天到汴京了。
纪彬隐隐记得早期的蒸汽船就能一日航行三四百里,那时候用的可不是日行多少,而是一小时多少公里,可见速度的飞跃有多快。
不过在这个时空方便理解,纪彬还是用日行多少里来计算。
或许到以后船只航行的太快,他会再用每时辰行多少里来做标准。但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。
急速船的成功让整个船务司都充满喜悦。连修复码头的人动作都快了。
现在海太城试船,都要把船只拉到深水区,这可太辛苦了,等码头修建好,试船也好,航行也好,都会轻松很多。
他们要赶紧把配套的设施建设完成!这样以后试船就更简单了!
一连五天时间,船务司在试行急速船,在第三天时候,纪彬就可以上船体验一下,大家觉得还算安全,自然就可以上船了。
不得不说,有前朝的样船,再有现在的修复,急速船不仅很快,而且还算稳当。
如果一定要说缺点,那就是真正航行的话,不会是日行二百的速度,因为船只一共坐七个人,其中四个桨手,不可能没日没夜地划船,就算是跟其他三人替换着来,速度也没全力那么快,至于船帆也是看风向的,有太多外在因素。
这就是因为船小,坐的人少,如果位置足够大,可以备齐十几个桨手,,每天轮换着划船,那样就能有最快的速度。
但相对比快速的优点,这点缺点就不算什么了。
普通船只从兴华府到汴京要二十多天时间。百里船需要十天到十二天之间。急速船能把时间缩短到六到七天。
这个速度已经非常惊人,足以让任何人惊叹。
不过其中的缺点也说明了,若是有蒸汽机蒸汽船在,机器是不知道疲倦的,十二个时辰都可以运转。
到时候速度提升,又不用休息,工业机器的产生,那意义可太大了。
纪彬是这么想的,也隐隐透露出其中的意思给协理左右中郎听,他们两个一直在研究蒸汽机。现在是有简易机器做出来,有一定动力的产生。但具体真正能推动船只的,还是不够。
如今急速船都出来了,纪彬接下来的重心也会放在蒸汽机上。
等到急速船出来的第六天,他们这行人直接开着急速船从海太城去了兴华府码头,甚至当天能去无仙城一个来回。目的?
目的当然是炫耀他们做出来速度如此之快的新船啊!
他们船务司刚刚建立不到半年时间,就有这种成果,证明他们的船务司很有用!
而急速船的出现,让两个码头的人格外震惊。
当初卢益赖亚跟纪彬去卖棉花的时候,路途中就遇到过一艘百里船,那艘百里船逢人就打旗语,明显是炫耀船只有多好。
偏偏大家确实羡慕,只要是在水上讨生活的人,自然知道船只快了有什么好处。
当初的百里船就让人惊讶,现在的急速船更是如此。我的个天啊。这是什么玩意?跑得也太快了吧!
船务司的人炫耀了两天,终于让两个港口的人都知道,他们船务司做出来好东西了!
现在只要是船只在这兴华府,无仙城两边靠岸,立刻能听到日行两百里的急速船!两百里?骗人的吧?怎么可能。这是大家头一个想法。
当初鲁做出百里船的时候,都已经够让人不可思议了,而且立刻被官府预定,作为传消息的利器,从此在运河上往来。
百里船都如此,二百里船呢?不是骗人的吧?
可一听到是哪家船厂造出来的二百里船,大家似乎又觉得可信了?
官办船务司造出来的?
他们不是才开业不到半年时间吗?
看着各地传来的信件,还有兴华府知府主簿巡盐使都赶过来看热闹。
船务司的人哪个不是挺直胸膛,看看!他们船务司就是这么厉害!就是能复原出这么好的东西!
纪彬则在一旁格外低调,他还在看协理左右中郎给他的图纸。说到底,蒸汽机的改进都是一个目的,那就是必须充分利用热能。
这段时间里纪彬也不是只看了,几乎每天都会提出自己的设想,可蒸汽机这玩意在现代是常见,可都是在物件里面,他也没拆开看过。
只能依靠上学时候蒸汽机模型来仔细回忆。
好在他不断回忆的同时,还有协理左右中郎帮忙纠错,也算有点进展。
但毕竟是蒸汽机,不是什么普通东西,如今上手不到半年时间就有进展,已经非常不错。纪彬有足够的耐心等着蒸汽机做好。即使花上许多年也没问题。
晁知府跟巡盐使从急速船上下来,人都傻眼了。
他们都算见多识广的人,知道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,特别是眼汴京那边的联系,只要有了这条船,半个月内往来书信绝对没问题,对比以前政令不达的情况来说,一定好上数十倍。
但船也试了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。
樊城主也走了过去,因为有纪彬的提醒,他心里有数的。
说白了,他们要以什么样的名义报给汴京那边。
东西是海太城船务司造的,但船务司又不归海太城管。可海太城却归兴华府管。
其中的关系比较复杂,船务司的圣人亲点开设,直属汴京。所以纪彬作为船务司司长,就有三个选择。
,直接以官办船务司的名义把急速船造出来的消息报给圣人,能得到多少奖赏,整个船务司又会有什么样的封赏,随便想想就能知道。
二,纪彬看在船务司开在海太城的份上,给樊城主一个面子,让樊城主跟他一起向汴京邀功。这也说得过去,毕竟船务司开在海太城,还用了海太城的人手。
&nbs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